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本期邀请相关专家围绕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进行研讨。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我国电力需求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
主持人: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现状如何?
张希良(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占比不断下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52.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0%,较2015年下降8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5.5%,较2015年提升7.6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显著成效。
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77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达到7.26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30%;全国总发电量约8.4万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1.55万亿千瓦时,约为2015年的3.5倍,新能源发电占比18.5%,比2015年提高10.8个百分点。2015年至2021年,新能源发电增量在总发电量增量中占比超过40%。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核电作为主要新能源发电形式,2021年装机分别达3.28亿千瓦、3.06亿千瓦、0.38亿千瓦和0.53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首位,核电装机位列世界第三。2021年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核电发电量分别达6556亿千瓦时、3270亿千瓦时、1637亿千瓦时和4075亿千瓦时,分别是2015年的3.5倍、8.3倍、3.1倍和2.4倍。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电力需求增量的主要供应来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增长尤为迅速,体现出我国新能源蓬勃发展态势。
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产业体系。风电技术快速发展,低风速风机技术世界领先,2020年世界前15大风机整机商排行中我国企业占据10席。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2020年世界前10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中我国占据7家。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
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相比10年前,我国陆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下降约30%,光伏发电项目下降约75%。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统计,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平准化度电成本平均分别为0.277元/千瓦时、0.526元/千瓦时和0.209元/千瓦时,最低分别达到0.214元/千瓦时、0.433元/千瓦时和0.170元/千瓦时。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已能实现平价上网,支撑未来风电和光伏发电在脱离补贴的情况下大规模发展。
储能作为风电和光伏发电重要配套设施,近年来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约37.6吉瓦,比2015年增长65%。电化学储能装机由2015年约100兆瓦增长至2021年5.1吉瓦,青海海西、江苏镇江、山东济南等地50兆瓦以上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项目投产,意味着电化学储能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快速发展的储能设施以其优越的调节性能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多灵活性,有助于平滑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出力波动、解决风光出力与用电需求在时间上不匹配的问题,有利于风电和光伏发电消纳利用。
但新能源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我国发电装机结构中灵活性电源比例较低,风电和光伏发电与用电需求时空上不匹配带来的弃风弃光问题需长期关注。2019年起,弃风弃光情况逐年好转,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整体较高,2021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96.9%和97.9%,但部分省份仍面临较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2021年,弃风弃光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其中青海风电和光伏发电弃电率分别达10.7%和13.8%,新能源消纳问题严峻,内蒙古和新疆弃风率也分别达8.9%和7.3%,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弃风电量合计超过100亿千瓦时。其原因主要包括新增风光发电并网规模大、本地用电负荷增长缓慢、本地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不足以及外送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在开发利用、消纳、管理、技术、生态、财政金融等多方面发力,推动新能源大规模低成本开发、高水平消纳,保障稳定可靠供应。
新能源成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主力
主持人:国际上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如何?我国与之比较有哪些优劣势?
时璟丽(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导方向和一致行动。2019年以来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呈现性能快速提高、经济性持续提升、应用规模加速扩张态势,尤其是近一年来国际煤油气等化石能源价格高企,再加上俄乌冲突影响,形成新能源加快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趋势。
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电力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主力。2015年至2020年,全球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约70%,在发电量增量中占比约60%,2021年分别提升到84%和70%以上。根据国际机构“21世纪可再生能源网络”今年6月发布的《2022全球可再生能源报告》,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3659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27%;风电新增装机1.02亿千瓦,累计装机8.45亿千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75亿千瓦,累计装机9.42亿千瓦;2021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在全部发电量中占比首次超过10%(10年前仅为2%)。作为本地供应能源,风光电量近一年来对缓解许多地区能源和电力供应紧张、价格高涨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
以高比例新能源为特征之一的能源低碳转型将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今年5月,欧盟公布预期投资2100亿欧元、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提出将欧盟“减碳”55%的组合政策中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高到45%,大幅提高风光开发规模,2025年光伏发电量在2021年基础上翻倍,新战略总体目标是在2027年前摆脱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能源结构上,全球呈现向电力持续转变态势,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为目前的2倍,电力、氢和合成燃料占能源结构的50%,可再生能源满足80%至90%的能源供应。要达成目标,风光年新增装机规模在2030年需接近6亿千瓦,是2021年的2倍多,在2050年需超8亿千瓦。风光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加,以及今后广阔的应用前景,带动了各类储能、氢能和合成燃料、精准天气预测、柔性输电、智能配电网和微电网、负荷侧响应等技术持续进步。
新能源大规模应用促使能源系统形态迭代演进。从全球看,分散化、扁平化、去中心化趋势特征日益明显,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界限正在打破,能源生产向集中式与分散式并重转变,系统模式由大基地大网络为主逐步向与智能微网并行转变,为新能源发展营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
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光等新能源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产业链建设和项目开发相互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制造业产能、新增和累计装机规模在近10年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部发电量中占比29.7%,风光电量占比11.7%,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新能源电力方面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消纳适应性不足。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电网技术水平和网架结构条件好,电网支撑能力较强,但风光所需要的灵活调节电源少,欧洲很多国家气电、水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可以支撑较高比例风光融入。非电利用方面,我国新能源供热、供气、固液燃料市场增长缓慢,有效商业模式普及度不高,其能源替代作用尚未充分显现,而2021年全球新能源供热和生物液体燃料在全部新能源贡献中比重分别为56%和12%,新能源替代作用体现在终端用能的各个方面。
原标题:【更好发挥新能源保供增供作用】 内容摘要: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本期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12265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